天津市滨海新区退役军人事务局

当前位置: 首页>新闻中心

烈保人讲述清明的故事
发布日期: 2025-04-03 13:56      来源: 区烈保中心
字号:
  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
    在烈士陵园的土地上,我们种下思念的种子。让每一寸土地都纯净如始。你们的故事,在墓碑间传颂。我们的守护,在时光中延续。

    致敬

    三月清晨的冷风,如刀般刮过脸颊,塘沽烈士陵园主任韩建琛裹紧军大衣,穿梭在陵园的各个角落。距离清明节还有一个月,陵园的维修改造已经开始。种植新苗、更换石材等各项工作纷至沓来。

    挖坑、铲土,一气呵成;插苗、浇水,干劲十足!“坑要挖成一条线”、“各种花的颜色要均匀分布”、“咱得对得起烈士们”,这些几乎都成了韩建琛的口头禅。松树、海棠、木槿、牡丹,每一枝新芽都代表希望,每一份努力都满含敬仰。他与烈保中心的兄弟姐妹们一起,赓续红色根脉,共植精神丰碑。面对一片片新的“红色”林带,他黝黑的眼睛里闪烁着光芒,仿佛看到了先烈们用生命换来的希望。

    暮色四合,韩建琛又在修补破损石材。一次次搬起,一块块放下,水泥粉尘呛得他剧烈咳嗽,腰也像被重锤反复敲击,酸痛难耐。夕阳下,金色的阳光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,他如一座雕塑,一笔一划勾勒着平整的路面,好似在书写给烈士的祭文。

    四月的风吹进塘沽、汉沽、大港三个烈士陵园,花卉娇艳欲滴,树木郁郁葱葱,道路平坦宽敞。烈保人深知辛勤的付出不仅为烈士们营造了一个更好的安息之所,也让后人能够在更加庄严的氛围中铭记历史,传承精神。

    崇尚

    清明时节,天津汉沽烈士陵园的松柏愈发苍翠,作为施工方的王建凯踩着湿漉漉的青砖路,又一次驻足在那个褪了色的花坛前。裂纹如蛛网般爬满水泥台面,几株野草从缝隙里探出头,在风中瑟瑟发抖。王建凯蹲下身,指尖抚过斑驳的"英烈永存"石刻,忽然想起去年清明见到的那位佝偻老人——对方用袖口反复擦拭石碑上的雨渍,浑浊的眼泪和雨水混在一起,滴在残缺的万寿菊花瓣上。

    "王总,这些旧料还要吗?"身后工人的询问打断了他的回忆。王建凯直起身,夕阳正穿过云层,把陵园西侧那排烈士墓照得金红。"全换新的,用最好的花岗岩,要能映得出人影的那种。"

    接下来的日子,陵园里的施工声久久不绝。王建凯脱掉笔挺的西装,套上沾满水泥点的工装,亲自扛着水平仪校准基座。等傍晚收工后,他独自留在现场,一点点打磨细微之处。

    一个月后,汉沽陵园的施工结束。王建凯算了算这两年的施工费用,里里外外自己没挣钱不说,还搭进了五十余万元。

    修葺一新的园区,迎来了第一批祭扫的“红领巾”,他们把新采的野菊插满花坛,有个小女孩指着台面上的倒影惊呼:"老师快看!石碑上的字在发光!"带队的老教师摘下老花镜擦拭,低声对王建凯说:"二十年前我带学生栽的松树,现在终于配得上英雄了。"

    王建凯恍然看见那些模糊的老照片鲜活起来,年轻的面庞在眼前愈发清晰。那些精心打磨的棱角、严丝合缝的接榫,不过是生者与逝者跨越时空的对话——当我们以这样的虔诚擦拭历史,英魂便永远年轻。

    守护

    晨曦初破,刘云霞的身影就已出现在塘沽烈士陵园。这是她作为烈保工作人员的第三个清明,曾是护士的她,为支持丈夫的军旅事业,随军来到天津滨城,自此,这片陵园成为她新的守护之地。

    祭扫的人慢慢多了起来,刘云霞眼神专注,在人群中有序穿梭,时刻留意现场的每一处动静。突然,纪念碑附近传来一阵骚动,有人高声呼喊:“孩子晕倒了!” 刘云霞的心猛地一紧,迅速朝事发地奔去。只见一个小学生躺在地上,脸色苍白如纸,几个同学围在她身边,却无人敢上前。刘云霞迅速蹲下,动作轻柔而熟练地解开孩子的衣领,确保呼吸道通畅。紧接着,她用手触摸孩子的额头,眉头微蹙,低声自语:“有点发烫。” 她安抚着慌乱的同学:“别慌,我曾是护士,有经验。”转身迅速拿来急救箱并将孩子抱到一旁的椅子上,耳朵贴近孩子嘴边,听着呼吸的频率,手指轻轻搭在孩子的手腕上,感受脉搏的跳动,嘴里不间断地呼唤着:“小朋友,醒醒,醒醒……”时间仿佛凝固,每一秒都无比漫长。

    孩子在轻声呼唤中,缓缓睁开了双眼。刘云霞紧绷的神经瞬间放松,长舒一口气,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:“醒了,可能有点低血糖,没事了。”说罢把早已准备好的冰糖和水递到孩子嘴边,眼里满是关切。她知道,自己守护的不仅是这片英烈安息的土地,更是在传承他们的精神。这个清明,她用行动诠释了责任与担当,为前来祭扫的人们筑起一道安全的防线。

    赓续

    3 月 31 日,晨光划破薄雾,洒落在大港烈士陵园,带来丝丝暖意,一场特殊的主题活动拉开帷幕。

    队伍前列,一位93 岁高龄的老人面容和蔼慈祥的坐在轮椅上,他身上的军装已经洗的泛黄。胸前勋章在阳光的照耀下,折射出往昔的荣光。老人叫徐恒江,15岁参加革命,解放战争、抗美援朝的战场上都有他的无畏冲锋的身影。作为老战士代表,他曾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周年阅兵式上,光荣受邀加入“老兵致敬方队”。

    在两名少先队员的搀扶下,徐恒江来到战友房宝刚烈士的墓前,望着墓碑上战友的名字,他的双眼瞬间模糊。徐恒江颤抖着双手,献上鲜花,喃喃自语:“宝刚,我看你来了……”

    这次,他随师生来到大港烈士陵园,为孩子们上了一堂行走的思政课。在庄严肃穆的烈士纪念碑前,徐恒江缓缓讲述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。他声音低沉却有力:“孩子们,如今的世界并不太平,我们能生活在和平的国度,是无数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。希望你们珍惜当下,努力学习,将来报效祖国!”

    多年来,徐恒江一直致力于将红色火种传递给下一代。他四处奔走,讲述战斗经历,将红色基因融入孩子们的心灵,激励新一代沿着先辈的足迹奋勇前行。

    铸魂

    李冰就职于滨海新区烈士纪念设施保护中心。在他来到这里的1000多个日子里,墓碑上的名字成了他最熟悉的“陌生人”,每一个名字背后,都藏着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。李冰伫立在一座无字碑前,心中突然泛起一阵酸涩。他不禁想,这些烈士们在遥远的战场上,是否无数次在梦里回到家乡?他们长眠于此,再也无法踏上故乡的土地,看望白发苍苍的父母。这个念头,如同一颗石子,在他平静的心湖激起层层涟漪。

    从记者到烈保工作人员,李冰采访过无数人的故事,但哪一个都比不上烽火硝烟的震撼和战争的残酷。当天夜里,李冰把自己关在屋里,电脑屏幕的光,照亮他紧锁的眉头。歌词在笔尖流淌:“雨啊,轻轻落下,可是我思乡的泪花……”旋律在脑海中涌现,对烈士的敬意与思念,汇成一串串音符。

    作为学校的课外辅导员,李冰在歌曲完成后,第一时间联系了滨海未来学校小学生合唱团。孩子们的歌声清脆而纯净,如同山间清泉,恰好能传递出歌曲中那份对烈士的质朴情感。

    终于,在清明的烈士祭扫活动上,孩子们身着整齐的校服,站在纪念碑前。伴随着悠扬的旋律,稚嫩的童声响起:“我没见过那些脸庞和你青春的模样,我只知道那些背影和我和他年纪相仿;我听说过你们的故事在五星红旗上流淌,我知道你的眺望,花绽放山河无恙”,歌声在陵园上空久久回荡。那一刻,李冰心中涌起一股暖流,他知道,红色的种子已经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。

    每一次对英烈的仰望,都是一场跨越时空的传承;每一份当下的坚守,都是为红色基因注入鲜活密码。赓续,不仅是时空的接力,更是以创新为火种,将历史的星火淬炼成照亮前路的火炬。

    checktaskdate=&unchecktaskdate=&ssbm=&fromcontentid=&enddate=1754/1/1 0:00:00&thirdtitle=&showtitle=&maintype=&titleformatstring=False_False_False_&check_isadmin=True&check_username=tyjrswjadmin&check_checkdate=2025/4/3 13:59:23&check_reasons=
    全国各省市政府网站
    天津市各区政府网站
    滨海新区政府系统网站
    重点链接